close

今天我想以說故事的方式
將米勒介紹給大家
或許大家都已看過展覽了
沒關係!看我下列的介紹
您會更加認識米勒的~
米勒 1814-1875
米勒正確的法文發音,應該為米耶。
米勒生活在諾曼第的窮苦農家,從小就愛畫畫,
由於經濟困難,20歲才開始學畫,
23歲那年獲得教會支助的獎學金,如願到法國瑟堡藝術學院讀書,
他的繪畫時期可分三階段:
第一階段 肖像像
通常會接受畫肖像的人,多為家境優渥的仕紳或夫人,
由於從小生活經驗多在農家的米勒,對於受繪對象身上的絲綢珠寶材質描繪,
較不體驗深刻,所以此時期的畫,畫法過於青澀放不開,
雖26歲那年以肖像像畫入選沙龍,但在經濟上無多大助益,生活依舊困苦,
27歲新婚不久的第一任妻子,甚至還在一場飢荒中過世,
這時是米勒最痛苦的時候。
第二階段 華麗時代--神話式的裸婦畫
就有人建議他,既然無法靠肖像畫賺取生活費,
不如改畫神話式的裸婦,
因為當時此類的繪畫市場較大。
此時米勒的畫風已有相當的突破,
對人體關節的描寫深刻,為將來的一些農民畫有相當幫助,
在一次畫展上,
米勒從旁聽到別人稱他為「專畫裸女的畫家」,
對他是一個衝擊,因此米勒再度思考未來的方向。
第三階段 關鍵的1848年--農民畫家
在苦無題材的情況下,在一個朋友的介紹,
米勒與一群巴比松畫派【註】前往楓丹白露森林寫生,
在那裡,絕多數的畫家都會選擇大片風景來作畫,
唯有米勒與別人不同,他在森林一角,
看到農人在過濾稻穀、紡紗、拾穗,
這種影像從他童年的經驗又再度浮上腦海。
所以米勒在畫這些勞動者,
身上穿的衣服質料及勞作者該使力的地方,
都因他的童年經驗,能將畫作刻畫深刻。
對於米勒影響最深的是祖母,
祖母信仰虔誠,
所以在米勒第三期的畫作,
多半帶有宗教莊重的色彩。
晚年的米勒更是捨棄
年青時嚮往巴黎大都會的遠景,
最後於巴比松村終老,
讓自己的生活融於農村,
許多重要的畫作,都是在此時畫的。
【註】何謂巴比松畫派?
1830-1840法國興起的鄉村風景畫派
此畫派的畫家都喜歡到法國南郊50公里的楓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村
這些畫派主要以風景為主
而米勒以人為主的畫
在當時曾被嚴厲批判
當時工業革命的即將來臨
巴比松畫派的藝術家希望大家不要忘了土地才是人們的依靠
農民所仰賴的就是這片土地
提醒讓農民對生存的價值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

現在才8:45,購票處就已經排了一些人了 這時也不過 9:00,等待入場的人很多,不過並未排出帳棚,還可接受
nonie看展後,整理出的十大重點 (要去看展的人必看!)
1.建議前往時間為早上8:40,
這樣保證你 11:30 以前可以看完,就不需浪費在大太陽排隊的時間
2.最好吃過早餐在去看展,不然你會頭暈,
還有記得穿有前包的鞋子,腳才不會因人多被踩,
隨身包包也請注意,現場人多易有扒手
3.如果有兩人去,可以一人排隊買票,一人排進場隊伍
4.不要用現場語音,那會排死你
5.可使用台灣大哥大 一日100元聽到飽的專案 (回家後仍可以看書聽導覽到晚上12點),
當天申請,立即享用,約有47件導覽講解可聽
6.記得使用耳機(不然你的手會拿到酸死)並將手機掛在脖子上比較方便操作
7.但請不要買購票區的書,可在展覽完後在買,哪裡有很多書可選擇
8.進去會場之後,可先衝到晚禱和拾穗先看,人會較少,看完這兩大作後,在慢慢看其他的
9.聽導覽時因每則時間約1分半,前半段可先站在後面,
講到畫作重點時,再擠到前面第一排仔細看畫作
如果一直站前面,你會被觀看的人瞪
10.現場人多,不管旁人如何擠你,請務必靜下心來聽導覽看展,這樣才能進入情況
本週五,週六開放到晚上11:00
展期到 9/5 不要錯過了~
全站熱搜